允中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导 | 群众号 QbitAI
全球自动驾驭,开展一切顺利。
路测路程更长,RoboTaxi落地城市更多,敞开和体会的时机更便当。
硅谷有领头羊Waymo,在凤凰城RoboTaxi路测和试运营路程920万公里。国内如头雁百度Apollo,路测路程也迈过600万公里,并在北京长沙沧州等地敞开RoboTaxi试运营,累积10万人次历练。
但今日,不想谈人类自动驾驭的成果,而是想谈另一个“好消息”——
人类总算敢发自动驾驭事端陈述了。
之前,“事端”是摆在自动驾驭从业者面前最讳莫如深的字眼,生怕由于事端而导致群众和监管不信任。
包含在猪队友Uber自动驾驭不负责任的路测和致死事端后,的确一度让整个职业阅历了愈加严峻的审视。
各路自动驾驭玩家,纷繁谈“事端”色变,惧怕影响群众认知,因噎废食。
但现在,榜首份以“事端”为主题的陈述发表。
一方面,代表着自动驾驭路测、运营和落地,进入了一个新阶段,有了更长的路程、更大的数据和更丰厚的长尾场景,代表着开展。
另一方面,也意味着自动驾驭从业者们,总算有勇气、决心和底气,来待人以诚谈一谈了。
并且陈述中心都在阐明一件事:不靠谱的真的是人类——即便在自动驾驭事端中。
没错,这便是Waymo首份自动驾驭陈述带来的观感。
陈述讲了什么?
首要是Waymo在自动驾驭测验中遭受的事端和事端类型。
从2009年算起,Waymo在揭露路途上的测验路程现已超过了2000万英里(3200万公里)。
其间,这份陈述中的事端,首要发表的是从2019年初到2020年9月,Waymo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自动驾驭测验区中的数据。
在此时此地,Waymo的车辆现已累积了610万英里(982万公里)自动驾驭路程。
其间,没有安全员的完全无人驾驭的测验路程也有65000英里(10万公里)。
测验中一共呈现了18次事端,其他还有29次被安全员干与得以防止的潜在事端。但这些事端中,都没有一同严峻到危及生命的。
这47次(潜在)事端里,只要8次(17%)达到了能让安全气囊弹出的严峻程度,剩余的39次都不太严峻。
和自动驾驭等级区别相同,Waymo把事端也进行了规范区别和量化。
榜首,Waymo的自动驾驭测验事端分类中,把一切的事端分为了两类:
一类是单车事端,也便是Waymo自己一辆车的事端,没有其他轿车参加,比方撞到了马路牙子上,或许撞到了行人/自行车。
另一类是多车事端,也便是说事端不止产生在Waymo一辆车上,而是和其他车撞在了一同。
第二,一切事端(含潜在)依照安全严峻程度,也被进行了5级区别:
S0S1(安全气囊不弹出)S1(安全气囊弹出)S2S3
五个等级是从事端程度从轻到重摆放的,比方S0便是不或许呈现损伤的小事端,S3便是或许呈现严峻损伤的事端。
测验的610万英里中,没有呈现S2-S3级其他事端,最严峻的是让安全气囊弹出的S1等级事端。
一切的事端和未遂事端中,单车事端只产生了1次,还有2次被安全员拯救了,并且都是S0级其他小事端,被跑步的人、骑车的人、玩滑板的人给撞了。
而多车事端里,根本上都是S0级其他小事端。
有3次事端和5次未遂事端达到了能让安全气囊弹出的等级。
详细到这8次能让安全气囊弹出的是(潜在)事端里,全体原因只要一个:
人类司机不靠谱。
是的,这8次中,有由于其他人类驾驭车辆违章逆行的,有超速追尾的,有红绿灯路口不减速而撞上减速的Waymo无人车的,还有无视“停”路标牌转弯中撞上Waymo无人车的,还有十字路口转弯不让直行的……
总归,这些事端的共同点便是:都不是Waymo无人车本身的原因形成的。
并且相反,无人车不只会严厉遵守交通规则,开车习惯上也会比人类司机“怂”得多。
乃至由于刹车减速“频频”,还引得测验区居民吐槽,以为这是形成追尾事端的首要原因。
所以不管怎么,最初开展自动驾驭,并且坚决开展L4以上自动驾驭,Waymo等技能公司,便是看到了人类驾驭许多不确定性带来的安全事端和安全隐患……
仅仅没想到,现在在自动驾驭落地中,事端的首要原因,仍然仍是人类驾驭——场景中混行的人类司机们。
并且由于AI司机没有心情、稳定性高,路上还比较“怂”,所以事端形成的损伤,也比人类驾驭小得多。
至少这次Waymo的陈述,阐明晰即便是有事端的自动驾驭,仍然比人类驾驭更安全和靠谱。
有事端的自动驾驭,仍然比人类司机更靠谱
或许也会有理想化观念会以为,开展自动驾驭,不便是让天下没有交通事端吗?
也对,但也不对。
对,是由于假假如然达到了理想化状况,路上皆自动驾驭车辆,或许就不会有“加塞”、“不文明驾驭”、“违规违掌”的行为了,车车都文明,车车都上路保险又认怂,交通秩序跟自动化流水线相同有条有理。
但之所以也不对,是由于这种理想化观念,不符合数学原理。
于实质来看,自动驾驭,机器开车,是一个计算机问题,更是一个数学问题,在这道题中,一直存在一些纤细的变量,让事端概率不或许完全为0。
更何况,自动驾驭面临的杂乱长尾场景和状况,事端概率,也不或许为0。
所以自动驾驭=无事端,并不建立,也简直不或许完成。
但是即便如此,自动驾驭仍然有着更高的安全性。
在现在还相对有限的自动驾驭路测和运营路程中,均匀21万公里有一次事端——假如跟着分母变大,均匀一次事端的路程还或许大幅进步。
更首要的是,一共47次(含潜在)事端里,只要8次(17%)达到了能让安全气囊弹出的严峻程度,剩余的39次都不太严峻。
算下来,假如没有安全员的话,Waymo的自动驾驭车辆均匀每123万公里,会产生一次足以使得安全气囊弹出的事端。
而依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(NHTSA)的最新数据显现,美国均匀每47.9万英里(约合77万公里)行进路程即产生一同交通安全事端。
需求阐明的是,NHTSA没有清晰界说交通安全事端的严峻程度。
但依照人类驾驭中的一般调性,小剐小蹭,根本很少被计入“交通事端”中。
而依据世界卫生组织《全球路途安全现状陈述》显现,路途交通逝世人数持续攀升。2018年大约135万人死于路途交通磕碰,每天事端逝世3700人,每24秒就有1人在路途上失掉生命。
其间10年来的数据显现,轿车和边三轮摩托车城驾乘人员逝世率是最高的,而超速、酒驾、不运用安全带、不佩带摩托车头盔等是首要形成伤亡的要害原因。
但假如换成自动驾驭,超速和酒驾等问题,简直就可以直接消除。
其他,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网约车安全事情备受重视时,自动驾驭被以为是网约车渠道的“终极解药”的原因。
由于只要AI司机,才干完全躲避人道中的缺点和缺乏。
怎么看待“自动驾驭事端陈述”?
最终,回到一开始的慨叹。
自动驾驭的初心和源动力,为的是安全。但一直以来,又为“安全”人设所累,而对事端讳莫如深、避而不谈,这关于整个职业和群众认知而言,绝不利于良性循环。
更进一步说,打造安全的自动驾驭是题中之义,但假如为了惧怕有事端而肯定保存,也会必定程度上约束自动驾驭的开展速度。
究竟作为AI司机,只要见的多了、乃至有过一些极点事端的临场学习经历,才会开得越来越好。
现在,国内自动驾驭认知和环境也越来越敞开,硅谷有Waymo,国内有百度Apollo等为代表的玩家,乃至我国关于RoboTaxi运营和准入,推动速度还越来越快了。
比方就在近期,百度Apollo的无人车驶入沧州主城区,然后又标志性地在北京打开落地和试乘,乃至呈现了火爆预定的状况,成为新的网红打卡项目,百度股价应声大涨。近来还在西部城市银川也拿下车牌,今后我国东西南北都会有RoboTaxi……
所以不管中美,不管是Waymo仍是百度Apollo,都在把此前远在天边的黑科技,变成一切人触手可及的产品和体会。
的确是未来已来。
当然,国内也会有自动驾驭路测相关的路程、运营陈述,但“事端”一项,现在还未归入专门维度中,由于无事端可记。
这一方面是功德,或许是国内自动驾驭严厉谨慎的安全措施,比方及时接收,真实做到了零事端的方针。
但另一方面,假如为了零事端而零事端,反而会约束自动驾驭进化和更快迭代。
现在榜首份“自动驾驭事端陈述”已出,也算有了样儿,是时分愈加客观全面地知道这个问题了。
关于从研制期进入试点运营期的我国自动驾驭来说,只要愈加有决心有底气看待“事端”、勇于揭露通明发表“事端”,才干让业态更健康。
自动驾驭的起点和归宿都是安全,但绝不等于零事端。
所以百度Apollo要发这种陈述,我双手双脚欢迎~
— 完 —